“潘得巴”项目

“潘得巴”产生背景:

    过去十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有识之士在研究的探索社区综合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社区为单位自评、自估、自我检验,用社区自身的了解和认识排到社区活动内容及轻重缓急,尽可能地利用当地的能力和资源来解决问题,并逐渐吸收新的扩张办法:即以社区为中心的持续性人类发展模式。

    为使这一概念及经验与珠峰地区的实际相结合,摸索出一条适合珠峰地区的社区发展模式。珠峰自然保护区与美国新一代基金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以促进珠峰地区的自然资源保护与公共卫生学专家——卡尔·泰勒博士根据在保护区工作多年的苏君玮女士的报告及《珠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设计,先后多次应邀来我区考察,1991年由他率领的一支中外医疗队在保护区扎果乡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社区综合性卫生调查,认为几十年来我区在环境保护、乡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进,农村基础教育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由于受特定的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保护区乡村很多基础性服务与措施得不到解决。例如:大众公共卫生保健能力差,加之缺医少药致使母婴保健工作形势严峻,特别是在交通、通讯条件较差的贫困山区母婴儿死亡现象较为普遍,据调查,婴儿死亡率高达千分之一百六十七以上,家底计划生育知识教育和服务跟不上,许多村民还不知道什么是家底计划生育,即使在生产条件较好的村子里,因人口的增长而难以摆脱贫困,为此,我们认为社区的发展与进步再也不能单纯地等待和依赖天政府和外界的投入,有很多措施完全可以依靠社区自身努力去开展,并消化和吸收新的知识,谋求进步,但也不能排除政府和外界在某些方面的支持。例如:只要有母亲们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母婴保健知识,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一个家底,甚至一个社区的健康水准,减少人为死亡。故,我们于1994年便全面开始了对珠峰地区乡村卫生与福利的现状调查与研究,在保护区工作委员会和日喀则地区行署的支持下,于一九九四年在定日县举办了珠峰保护区乡村卫生员(潘得巴前身)培训班,翌年又进行了第二批培训及在社区实施操作培训,由美国新一代派森姆·麦耶、自治区卫生厅派格桑罗布大夫协助工作,并得到了卡尔·泰勒、苏君玮女士、丹尼尔·泰勒及苏姗·贺尔康的技术支持,同年二月由新一代基金会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举办了一个人社区卫生、环保及家底创收为主题的工作学习讨论会,保护区三位同志参加了讨论会,并与美方专家共同研究如何以珠峰自然保护区群众所关心的社区公共医疗卫生为出发点,同时保护环境、促进家底创收,设计一个可行的培训计划。在讨论之后,“潘得巴”的名称初定,并向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推荐在珠峰地区试行。同年夏季又培训了21名(潘得巴),紧接着完成了对30多名“潘得巴”的实施培训工作。现经四次培训,保护区县、乡、村三级潘得巴共有100名。其中:乡、村二级为89名。(本信息资料由日喀则地区珠峰管理局提供)

 

"潘得巴“项目简介:

      “潘得巴”是三个藏文字组成的,在藏语原意为“为民谋福利的意思”,是在当地挑选村民进行接受环境保护,基本卫生保健和创收等领域的知识技能培训。通过非正式的课堂与口耳相授,这一教育延伸到整个社区。通过让社区寻找可承受的发展模式以解决环境、健康与经济方面的挑战,每一个“潘得巴”都成功的推动了当地的和谐发展之路。该项目是从1994年由西藏自治区林业厅与美国新一代基金会合作实施的,于2002年该项目延伸到四江流域自然保护区,是引导当地人同参与社区整体发展的一项长远发展行动。通过对乡村“潘得巴”的培训,引导保护区居民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给予正确的认识与评估,以自己认为最适合的方法,依靠自身努力共同解决社区所面临的问题,推动保护区综合发展。它以保护区居民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妇幼卫生保健和环保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延伸到环境保护、家庭创收及生态旅游等领域。通过“潘得巴”的有效的工作,赢得了广大群众,当地政府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赞成,并且于1998年被联合国评为“ 全球五十个最成功的可持续社区发展项目之一”。

     目前,保护区在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已培养了283名“潘得巴”。他们在引导本社区居民通过自身努力解决社区的发展问题,改善社区的生存环境,促进妇幼卫生保健,开展环境保护及家庭创收等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继续推动和发展“潘得巴”项目,通过社区工作队伍的有效工作,更持续地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继承和发展保护区“三方合作”管理模式,“三方合作”即:政府,当地居民和外界间的合作模式。帮助和鼓励广大社区群众主动参与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高区内群众的环保,卫生保健和创收意识,从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Chinese, Simplified

© 西藏自治区潘得巴协会| 中国西藏拉萨市林廓西路40号包装公司基地2-2-7号| 联系人: 次仁罗布 手机:139 0892 2773 | 电邮:2283197490@qq.com